承襲南方鄉野民俗傳統 鴿笭傳習工作坊今日結業

  • 2019-08-31
  • 瀏覽人數 : 1924

    記者 : 翁士玄



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南榮科技大學協辦,邀請製笭師傅謝榮哲授課、為期兩個月的「2019鴿笭製作技術傳習工作坊」,本日(8月31日)正式結業。為讓更多國人認識鴿笭文化,文資處今年亦著手進行鴿笭製作影像紀錄,將製笭使用之工具、材料、工序、技法等完整收錄其中,期盼能使鴿笭製作技術得以傳承,強化此項無形文化資產之體質與韌性。
   
放粉鳥(紅腳)笭是盛行於嘉南農村地帶的民俗活動,據傳始自明鄭時期,部隊在此地屯田墾殖,農閒時,士兵們便進行放信鴿活動,利用信鴿腳上之竹筒傳遞訊息,當作庄頭間之聯繫與尋寶遊戲,不久,有人將竹筒做成竹哨,繫於鴿腳,俟鴿子凌空飛起,空氣中便發出響徹雲霄之聲,此即鴿笭活動之前身。今日所見之民俗活動方式,最慢至日治時期即已形成,已具百年以上之歷史。每年的農曆2月至4月,新營、學甲、鹽水等地會辦理鴿笭社區競賽,除了延續傳統文化,也為農閒時節增添娛樂,更能加強庄民之向心力。
   
臺南市政府於103年9月24日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登錄放粉鳥(紅腳)笭為本市民俗。近年來由於施放鴿笭人口逐漸減少,連帶影響訂製或修復鴿笭之數量,許多製笭師傅已不操此業。為有效推廣及保存,文資處辦理鴿笭製作技術傳習工作坊,課程以四吋鴿笭製作為主,由謝榮哲師傅循序教授學員製笭的基礎技術。搭配紀錄影片拍攝,期望透過製笭過程的完整記錄及解說,讓民眾對此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放粉鳥(紅腳)笭是臺南市獨特的在地文化,施放與製作同為此民俗不可或缺的元素。本次課程學員大多有木工基礎,除了在地民眾之外,亦有從嘉義和高雄前來參與者。年紀最輕者僅18歲,因家中長輩長期參與鴿笭活動,希望能夠習得技術回饋鄉里。期待透過技術的推廣與保存紀錄,能夠活化民俗,使嘉南平原每年的春季能再現這項傳承百年的文化景象。





關鍵字: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放粉鳥(紅腳) 鴿笭傳習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