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台灣口腔及口咽癌死亡率高 對國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脅 ~關鍵在定期篩檢及收到篩檢陽性報告盡早進行確診 減少後遺症 記者李曉芬報導
- 2018-11-28
- 瀏覽人數 : 570
記者 : 李曉芬
台灣口腔及口咽癌死亡率高對國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脅 ~關鍵在定期篩檢及收到篩檢陽性報告盡早進行確診 減少後遺症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林哲毅 [圖/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提供]
案例一:『A先生,至奇美醫學中心求診時已經是第四期口腔癌之病人,先前因為腫瘤已經持續生長至顏面部而有異味及出血之狀況,病人本身已經隱約知道是癌症,但是仍然不接受治療,直到出血狀況嚴重才至急診就診。後續經過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林哲毅治療後仍因狀況惡化而離世。』
案例二:『B先生因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有異常經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林哲毅門診。經林醫師相關治療後病況穩定無復發,雖有少許因治療後之後遺症,但仍可以正常工作照顧家庭,也仍須定期回診追蹤。』
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2018年6月的資料顯示,口腔及口咽癌是臺灣男性發生率第4位,不分性別死亡率第5位的癌症,發生高峰落在40-69歲之間,發生及死亡年齡中位數均較其他癌症早10-20年。
2014年資料顯示口腔及口咽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為22.49及12.1(每十萬人口),每年有7,628名新診斷的病人,2,842名病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天約21位被診斷罹患口腔及口咽癌、有8位民眾因而失去寶貴性命,對國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脅。
口腔癌及口咽癌病人罹病後,特別是族群皆為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柱,輕則毀容或影響吞嚥說話功能,重則奪命,對於社會及各方面影響不可不慎。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IARC)已經將檳榔本身列為一級致癌物,證實即使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高雄醫學大學教授葛應欽於1995年的研究論文指出: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28倍;吸菸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18倍;喝酒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10倍;同時吸菸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89倍;同時吸菸、飲酒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123倍。
此外上述三種不良習慣也會誘發其他癌症如食道癌等的問題。最佳預防措施只有透過教育讓國人能夠戒除,改變社交文化,自然可以降低其發生率。
依照公共衛生三段五級的概念,癌症篩檢屬次級預防,希望透過有實證的篩檢工具,以期發現疾病進而接受早期治療,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或死亡。配合國民健康署自2010年開始擴大的四大癌症篩檢政策之執行,相關費用由國健署菸害防制及衛生保健基金支應。
其中口腔黏膜檢查的部分,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目前正在吸菸的一般民眾、18至未滿30歲的原住民(2013年6月開始),每2年1次,屬於所謂標靶型的篩檢,針對所謂高危險族群。
目前奇美醫學中心於看診前基本問診已經包括有無菸酒檳榔等習慣史,若有符合下列條件者皆可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或是透過健康檢查及相關社區活動的參與,可持健保卡(18至未滿30歲原住民請多備戶口名簿)至健保特約具牙科、耳鼻喉科的醫療院所檢查,即可免費參與此項活動。
[圖/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提供]
口腔黏膜篩檢由受過訓練的醫師在充足的光源下以直接或間接目視的方法,完整的對口腔黏膜做檢查,所需時間僅需幾分鐘,且受檢者不會感到任何不適。檢查前請病人注意在一星期內不要嚼食檳榔,避免因為檳榔黏膜症導致醫師檢查不易,此外也希望病人應將口腔內活動假牙移除可做出更全方位的檢查結果。
奇美醫學中心也透過各科別的團隊整合照護模式,協助病人整體照護,在口腔黏膜篩檢後發現有疑似陽性個案者,如白斑、紅斑、紅白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瘤、口腔癌等,即可由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的醫師再行確診是否有相關前述之口腔黏膜良性或惡性病變,並可立即接受相關切片檢查、治療或再衛教及定期追蹤安排。
此外也可安排相關不良習慣的戒除,包括由家庭醫學科醫師的戒菸門診與戒菸及戒檳衛教師的聯合協助下讓病人盡早脫離相關一級致癌物的危害,也建議被診斷為口腔癌前病變的病人需要更加注意,因多數病人會有所謂區域性癌化的特性,口腔內可能不止一處有不同程度的病變,需配合醫師安排的定期回診接受檢查,並自我檢查相關症狀,若能早期發現將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國民健康署與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團隊合作,針對民國93年至民國98年有接受口腔癌篩檢的233萬嚼檳或吸菸民眾,進行追蹤9年(平均4.5年),比較篩檢組及未篩檢組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和死於口腔癌的風險。結果顯示若篩檢率達約5成,則篩檢組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率。
口腔黏膜檢查的方法容易,不需特殊耗材比起其他癌症篩檢費用成本較低,缺點是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或牙醫師才能提供此項服務,另外也因為是高風險的族群篩檢,配合其他活動中包裹型的系列檢查可以增加篩檢的效益。透過早期篩檢能夠讓病人接受治療的費用以及產生相關治療後遺症的問題減到最少,同時可以保留較完整的功能。
當民眾有以下的症狀,提醒需趕快就醫進一步檢查,包括:(1)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口腔內部或頸部發現腫脹和硬塊、口腔黏膜表面顏色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口腔附近部位有麻木或疼痛、口腔內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和牙關緊閉等症狀。(2)咽喉癌常見的症狀:咽喉異物感或疼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頸部腫塊和久治不癒的咳嗽或咳血等症狀。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林哲毅建議:若民眾有相關症狀時,如口腔潰瘍,應盡速就醫確診,請勿迷信坊間偏方、傳統療法、草藥或是自行購買成藥塗抹,避免造成病情延宕。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提供]
關鍵字:台灣口腔及口咽癌死亡率高對國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脅 ~關鍵在定期篩檢及收到篩檢陽性報告盡早進行確診 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