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營附幼以「聽,桑間的蠶絲細語」 課程方案榮獲全國教學卓越獎

  • 2025-09-21 21:13:00

    記者 : 翁士民

台南下營國小附幼推動「聽,桑間的蠶絲細語」方案,從校園的一株桑樹出發,展開跨越世代、串連產業與文化的學習旅程。孩子們以五感探索蠶的一生,親手重現古法抽絲剝繭,從一縷絲纏成一把扇,體驗傳統工藝的精緻與祖先的智慧,感受蠶絲工藝的細膩與堅韌,透過這段學習,孩子們建立對土地與社區的珍惜與敬重,讓文化傳承在心中生根。

校長姜秋蘭表示,下營附幼以在地特色「蠶桑文化」為核心,推動「聽,桑間的蠶絲細語」教學方案,帶領孩子從校園的一棵桑樹出發,發現下營桑樹的故事。課程更結合多方在地單位,包括下營農會四健會、華山基金會、下營茅營里辦公處、奇美醫院下營區長照中心、顏莊阿薩姆奶舖,以及在地桑農與曾經的蠶農,共同為孩子打造真實又有溫度的學習場域。此次榮獲教學卓越獎,對下營附幼團隊是一大肯定,也象徵教育能以小小絲線,織就文化傳承與世代情感。

黃心怡老師表示,幼兒透過桑蠶一系列課程,製作桑椹茶包時能關注到長者的需要,特製五種桑椹茶包照顧長者身體,邀約長者入班共學的過程中,雙方都能獲得滿滿的感動跟被愛的感受。

蘇翌蒨老師表示,課程不僅專注於孩子的學習,也延伸至社區關懷。幼兒在老師引導下,與在地桑農及獨居長者合作製作養生茶包,並將成果回饋社區。孩子因付出而感受到分享的喜悅,長者則因參與而感受到被需要的價值,跨世代共學的氛圍令人動容。而製作絲扇與絨花,不僅親身體驗產業工藝,也從與長輩、桑農的互動中感受跨世代的陪伴與傳承。

蔡民姿老師表示,下營早年為蠶桑產地,透過課程推廣,不僅讓孩子與家長重新認識地方文化,並延伸到關懷與分享,養蠶的時候發現蠶的辛苦,更加珍惜蠶絲。

下營農會總幹事陳乃源表示,下營早期很多人種桑養蠶,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人不再養蠶了,下營附幼透過這次的繅絲取絲過程,讓更多遊客認識下營蠶絲文化。

幼兒吳俞霏開心的說,養蠶寶寶很好玩,我想要躲在蠶繭裡。

幼兒楊宏偉說,採桑葚好好玩,桑葚又酸又甜好好吃。

校長姜秋蘭表示,教育最有力量的地方在於「讓孩子成為社區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這也是課程最大的價值。本方案課程發展出ROOTS根源創新教學模式,象徵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也代表孩子們對自己文化、傳統和家鄉的愛與連結。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是對下營附幼團隊努力的肯定。這門課程展現教育不僅能傳承文化,更能串起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情感,成為在地教育的美好典範。





關鍵字:下營國小 課程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