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退化免換人工關節 軟骨修復技術讓80歲婦人重回跳山地舞 的行列

  • 2022-12-27 18:03:00

    記者 : 李曉芬


麻豆新樓醫院 骨科主任 王甫丞醫師 [圖/記者 李曉芬 翻攝]

台南麻豆新樓醫院今(27)日舉辦關節退化免換人工關節記者會,關於「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造成退化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力撞擊創傷或是膝關節軟骨破裂、骨折、十字韌帶損傷或半月板破裂都會加速退化,指要關節軟骨的一但遭受損壞便會快速地惡化,導致關節功能難以修復。若是長期負重或需長時間上下樓梯、蹲站及搬重物工作者以及肥胖等,對關節內壓力及損傷都會比較大,長時間下來導致關節過度磨損。就診的病人中最明顯症狀就是「疼痛及行動受限」,傳統治療認為軟骨損傷是不可逆轉的漸進性破壞疾病,病況會逐步加深惡化,造成病人和照顧的家屬帶來生活困境成為沉重的負擔,過去的治療方法治標不治本、重複治療次數多也還是無法讓症狀改善,創新的療法將使軟骨修復成為常規及普及的治療技術,造福無數關節軟骨損傷的病患,讓患者無須等軟骨持續惡化,不用面臨人工關節置換的命運。

麻豆新樓醫院骨科主任王甫丞醫師指出,過去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常見的治療,像是使用消炎止痛藥物配合物理治療、注射玻尿酸或PRP等改善病患疼痛的症狀,但只能在短時間舒緩,無法根治,若是症狀沒有改善,就會需要評估接受手術治療,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容易因傷口較大,並且必須切除部分健康的組織,導致復原期較長,影響病人生活品質。

今日王甫丞醫師有位診間病人80歲的陳女士親自到場,述說她因右腳膝蓋退化已經磨損了原本的軟骨,只要上下樓梯就會有卡卡的感覺,除了有異聲還伴隨關節痠痛,困擾10幾年原本已經不抱持希望。幾月前到醫院就診,經過多次注射治療沒有獲得改善,多家醫院的醫師評估後判定需要換人工關節,沒有別的選擇,因為考量到如果做人工關節手術,以後就只能做基本行走,不能做有些強度的運動,像是跑、跳的動作都無法做,還有就是無法在與朋友一起跳最熱愛的山地舞活動。經由朋友介紹來到麻豆新樓求診,診斷後建議一項新的軟骨修復技術。陳女士經審慎評估,在考慮未來的活動度及還想重回到喜愛的山地舞,決定採取醫生的建議做自體軟骨修復手術。原本絕望及沮喪,擔心未來的日子連原本跳舞運動都只能選擇放棄。在接受軟骨修復手術後在4個月定期回診,原本困擾的問題及不適的症狀全部都改善了。她很高興現在能和朋友一起跳山地舞,不再受到關節疼痛的阻擋。」

王甫丞主任提及許多人跟陳女士一樣,擔心手術拖延到大面積的磨損受傷,還是有可能只能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命運,很多人以為「退化」是年紀大才會發生,膝關節退化跟年齡並無絕對關係,當膝蓋疼痛、走路關節處卡卡、有聲音或是無法久站時,警覺身體發出這些症狀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諮詢及診斷,及早治療避免促使一個小損傷演變為退化性關節炎等後遺症,才能避免造成即無法挽回的永久性傷害。目前自體軟骨修復是再生醫學的突破,希望能幫助病人回到行動自如的過去,自己的膝蓋還是會比人工關節好。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是擷取病人少量非荷力區的自體軟骨,經特殊處理提高軟骨細胞活性,能夠以微創手術植入關節軟骨損傷處,形成再生軟骨組織來修復軟骨缺損,不僅傷口小,手術約40分鐘可完成,且只需一次手術即可解決膝蓋軟骨損傷問題,讓初期退化性關節病患及軟硬骨損傷患者,相較不必承受細胞療法的兩次開刀疼痛及風險,也避免退化性關節炎逐步惡化至無法挽救的窘境。

王甫丞醫師提醒,為了延緩膝關節退化,日常的保養也是相當重要,可以適時補充關節軟骨保養品,減少膝關節負荷盡量避免過度使用,也必須兼顧安全適度的運動,包括散步、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氧且對膝蓋衝擊性較小的運動,不但可增加肌肉力量與耐力,也可促進新陳代謝,間接有效控重,降低膝蓋的耗損;對於體重過重(身體質量指數 BMI ≥ 25)者,應進行體重控制,降低身體長期負重造成關節軟骨的耗損。





關鍵字:退化 關節炎 人工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