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 林銹鈴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葉乃誠
「醫生!感謝你,我成功懷孕了!」聽到張小姐高興地這麼說,身為醫者的我心裡也備感欣慰。
回想張小姐初次來看門診的時候,那時的她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厲害,功能還沒有控制穩定就懷孕了。婦產科診所轉診過來就診的她,也不甚明白甲狀腺亢進跟懷孕到底有什麼關係。
「嗯…功能還是很高,這種狀況懷孕可能會有比較高的流產風險,只能盡力治療!」很不幸的,一周後胎兒還是保不住。
「一起努力吧,只要妳我好好努力合作,讓甲狀腺功能控制穩定,我很多病人還是能夠成功生小孩的!」安慰著沮喪的她,也激起她好好努力吃藥控制的動力。一年半後,她成功地生下一個健康的小寶寶。
根據多篇文獻顯示,孕婦如果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又沒有適當治療的話,會增加早產、死產、胎兒生長偏小、子癲前症及心衰竭的風險,因此應該積極處理。我國的內分泌學會指引建議,理想狀態為病人應該避孕直到甲狀腺功能亢進受到控制。應盡量在懷孕前達到穩定且正常的甲狀腺功能狀態。且病人若計畫要懷孕,應該請醫師把處方藥物換成PTU(Propylthiouracil),一般認為妊娠前三個月PTU較為安全。若是在第一孕期使用其他甲狀腺亢進藥物,會增加先天畸形的機率,例如先天性皮膚發育不全、後鼻孔閉鎖、氣管食道廔管、臍膨出等。
張小姐在我的建議之下,循序漸進,規律回診,並在懷孕前將甲狀腺亢進藥物換成PTU,維持功能穩定下,成功受孕,順利生產。像張小姐這樣一開始因為甲狀腺疾病在妊娠經驗受挫的病友不勝枚舉,而甲狀腺病友常常不警覺本身甲狀腺疾病對於其生兒育女有重大的影響。
反過來,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婦女原本就因排卵異常而不容易受孕,在妊娠早期也易出現自發性流產,因此懷孕婦女中,大約只有0.3%的人合併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狀況。
另一位王小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長期不孕的情況下,接受檢驗,發現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問題,在治療後,成功受孕,如今每次回診,都會帶著她令人自豪且得之不易的兒子來「感謝」醫生叔叔。
孕婦如果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有時症狀不易自我察覺情況下,在沒有適當處理,會增加子癲前症、胎盤早期剝離、早產、低出生體重的風險,甚至也有文獻指出會影響新生兒之後的神經發展和智商等等。而原本就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病友,懷孕後的需求量會比孕前增加約30%。所以在此建議甲狀腺低下的病友,產前的諮詢是相當重要的,功能若沒控制,流產的機率會大幅增加。
雖然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會對母體及胎兒會造成不良影響,但目前醫學會仍不建議對育齡婦女全面篩檢甲狀腺功能。
至於甲狀腺抗體的有無,在某些研究結果也顯示它們對妊娠預後的重要性,例如一個在比利時所做研究,甲狀腺刺激素(以下簡稱:TSH,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過高且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TPO-Ab)呈陽性的婦女給予甲狀腺素治療,可減少流產機會。不過也有其他研究持相反結果,類似族群予甲狀腺素治療,發現妊娠併發症並無差異。
再次強調,目前沒有足夠證據建議全面篩檢甲狀腺功能,但在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及以前或目前服用甲狀腺素或抗甲狀腺製劑的妊娠婦女在產前檢查務必檢測甲狀腺功能,另外計畫人工生殖或是已知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TPO-Ab)陽性的婦女,也應檢測TSH,排除異常,以改善妊娠預後。
其他建議檢測如列表一:
列表一 如果有以下危險因子,建議檢測TSH |
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病史,或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症狀 |
已知甲狀腺抗體陽性或有甲狀腺腫 |
有頭部或頭部輻射線暴露史或以前有甲狀腺手術史 |
第一型糖尿病 |
已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 |
曾經流產、早產、或不孕者 |
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或甲狀腺功能異常家族史 |
重度肥胖(BMI≥40 kg/m2) |
正在服用amiodarone(胺碘酮)、lithium(鋰鹽)或最近曾接受含碘顯影劑檢查 |
年齡超過30歲* |
有過兩次或以上生育經歷的經產婦** |
* Hollowell等學者在2002發表的研究
** Carle等學者在2014發表的研究
** Carle等學者在2014發表的研究
穩定甲狀腺疾病,好「孕」就會跟著來!
關鍵字:奇美醫學中心 甲狀腺 好「孕」 懷孕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