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 林銹鈴
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治醫師 葉敬淳
案例:『K先生,31歲男性,本身無特殊疾病史。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騎乘機車不慎自撞電線桿。左下肢有撞擊鈍挫傷,被救護車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治。
起初,左下肢並無缺血症狀,當天在急診室觀察七小時後即離院返家。但在返回工作之後,疼痛有持續惡化現象,並出現大片瘀青,於是在受傷後第三天,病人再度前往奇美醫學中心掛急診,經急診團隊評估下發現左下肢遠端血液循環非常不好,也無法觸摸到脈搏,診斷為左下肢動脈傷害合併肢體缺血。
經過緊急照會多專科團隊評估,由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進行筋膜切開減壓手術與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動脈血管繞道手術,術後轉送至加護病房觀察,並注射血管擴張藥物治療,肢體末梢血液灌流情形逐漸於數天內恢復。
再歷經骨科部主治醫師林威廷評估,接受死骨部分移除與多次清創植皮重建手術,病人最終成功保留患肢(左下肢),同時傷口也完全癒合。該病人於受傷後三個月左右康復出院,目前於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門診追蹤治療,傷口癒合良好。雖有輕微垂足症狀,但仍可不依靠任何輔具行走。』
肢體鈍挫傷的臨床表徵並非尋常,醫師與傷者必須特別留意病人的臨床變化,有可能是合併存在血管傷害的危險訊號。儘早發現血流不足的症狀與重建血液循環通道至關重要,而且將是能否成功挽救肢體的關鍵。
經衛生福利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事故傷害死亡率位居第六名,就不同年齡層的死亡人口觀察,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排首位,25-44歲之死因第3位,在0歲之死因中居第4位,45-64歲之死因居第4位。
107年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為6,846人,其中運輸事故3,209人(占46.9%)、跌落及溺水1,735人(占25.3%),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緊急醫療中的外傷處理,已經躍升為攸關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課題。
奇美醫學中心急診病人數量在南台灣數一數二,急重症醫療更是一大特色,為了進一步符合衛生福利部規劃緊急重度級能力條件,奇美醫學中心於民國95年6月份開始成立外傷科,隸屬外科部。
奇美醫學中心統計自民國100年1月起至107年12月止,整整8年期間共治療4,250例嚴重外傷的病人,其中436例無法搶救挽回其生命外,有3,814位高達89.7%的病人治癒出院,出院的病人超過9成的滿意度。
最讓人欣慰與可喜的是出院的病人中有3,100位達81.3%可以順利返回職場,創造了四贏的局面:一者、延續個人工作生命;二者、避免家庭支柱倒下;三者、減少健保額外支出;四者、更為社會保有或再提供3,100位拚經濟的力量。
目前專責醫師成員有吳南鈞主任、葉敬淳醫師、陳照坤醫師及王家豪醫師共4位;跨團隊支援的各次專科包括:一般及消化系外科、腦神經外科、骨科部、泌尿外科、整形外科、胸腔外科、心臟血管外科等,主要任務在於分工合作共同治療嚴重的多重創傷病人。
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表示:當有嚴重外傷病人被送到急診,急診主治醫師馬上給予初步救治,並啟動重大外傷會診機制,同時聯絡外傷科主治醫師共同於第一時間在急診照護此病人,並視外傷嚴重程度評估是否轉送外科加護病房。
在加護病房救治期間,由外傷科主治醫師及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共同照顧,若病人需要緊急手術,就立即直入手術室接受治療。如此一來,除了縮短病人在急診室留置的時間外,也可以整合多個次專科醫師專業意見,共同提供重大與多重外傷病人更完整的照顧,這也是民眾的福音!
關鍵字:台南 奇美醫學中心 葉敬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