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屆南美展」暨徵選得獎作品展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第66屆南美展」暨徵選得獎作品展 記者翁士民報導](photos/5d1c8d3dc0f10.jpg)
記者 : 翁士民
「第66屆南美展」暨徵選得獎作品展
台灣南美會為國內成立最久的畫會之一,於1952年由前輩畫家郭柏川教授號召美術界同好和數位學生於本市成立,長期推動美術對臺南地區貢獻良多。該會分為國畫、西畫、雕塑、攝影四部分,會員都是國內優秀藝術家,許多會員常擔任各公部門評審委員、諮議委員等。
(圖/翁士民 攝)
南美會既是臺南市的美術團體,也是國家級的畫會,對本市和國內美術推動貢獻頗巨。該會最大的特色在於舉辦公募徵件,自成立以來,即鼓勵國內年輕藝術家參加,通過評審者即可和會員一同展出,成為臺南市美術界一年一度盛事,展出者也以能夠參加展覽為榮,該會也藉此吸收這些能夠連續幾次被評選榮獲大獎的優秀藝術家入會,自1952年9位創會會員至今,目前已有將近100位聞名全國的會員。在沒有獎金情形下,仍能吸引國內許多藝術家參加徵件甚至入會,實為不易。
惟資深畫家顏金樹和聞名攝影家許淵富老師於今年病逝,為紀念他們一生執著於創作和對畫會的貢獻,該會於此次展覽特別另闢一區展出其作品,讓藝術界人士再一睹作品風采。
該會訂於107年10月26日至11月11日在臺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一樓、第一藝廊、第二藝廊、第三藝廊展出共計一百多件顧問、會員、會友與徵件作品,並於10月27日(星期六)下午2:30舉辦開幕頒獎儀式,除了獲獎人員以外,另頒給西畫部會員沈欽銘南美會成就獎、顧問郭宗正南美會貢獻獎、已故西畫部會員顏金樹和攝影部許淵富終身貢獻獎、國畫部會員楊慧華南美會創作獎、本市美術界知名人士謝順勝南美會奉獻獎,歡迎愛好藝術市民前往欣賞。
(圖/翁士民 攝)
台灣南美會簡史
1952年6月,歷經二次大戰與國民政府來台,台灣百廢待舉,物資缺乏,藝術創作尤其艱難,即使號稱文化古都的台南,藝術也是一片沙漠,尋不出半點綠洲的影子,於是以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郭柏川為首的幾個追求真善美的同好者:曾添福、張常華、呂振益、謝國鏞、趙雅祐、黃永安、沈哲哉、張炳堂等九位,決心墾殖這片荒野成為理想的園地,於是成立了「台南美術研究會。」
台南美術研究會成立於台南市民生路一段82號的醫師公會禮堂,以「研究美術,切磋互勵,培養高尚人格」為其宗旨。由律師謝碧連擬定章程,並向台南市政府立案,公推郭柏川教授擔任首屆會長,並設置「南美獎」以獎勵優質青年投入藝術創作。不但延續了台南文化古都的威名,更將視野放眼全台,致力於為台灣培育更多的藝術創作人才。
1953年2月,南美會於台南市第二信用合作社禮堂舉辦「第一屆南美展」。在創會時的西畫部外,增設雕塑與攝影二部。1954年第二屆南美展,再增設國畫部,南美會的四部組織正式完成。1959年第七屆南美展,開始實施對外公開徵件。入選者可與各部會員同時展出,此制度可說是讓南美會的影響力更進一步的遍及全國,為美術創作者提供了一個「以藝會友」,相互切磋、彼此砥礪的藝術舞台,也是年輕藝術家爭取發表舞台的必爭之地。『南美展』雖然也設有南美獎、市長獎、柏川獎、奇美獎、永都獎等獎項,但都只是榮譽而不提供任何獎金。此外,南美會並特設「成就獎」、「貢獻獎」、「創作獎」等獎項,鼓勵長期從事創作或對會務卓著貢獻的傑出會員。
南美會秉持過去的優良傳統,蛻變為劃時代「開朗視野,國際宏觀」的藝術團體。為了因應資訊時代來臨,南美會於2004年5月成立「南美展」網站,與世界潮流同步。2008年6月為國際化邁開腳步,南美會改組為全國性的「台灣南美會」,更配合購置會館,台灣南美會已邁進新紀元的時代。
從創始九位會員到現在106位會員,南美會不僅成為南部最大畫會之一,也是台灣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遠的畫會之一。
「第66屆南美展」徵件作品得獎名單
南美獎:沈建德
市長獎:陳彥愷
柏川獎:郭麗瑛
奇美獎:石育恩
郭博士獎:郭天中
林國治獎:柯衍吉
永都獎:許至程
國慶獎:程瑋志
「第66屆南美展」會員獎項
「終身貢獻獎」:顏金樹、許淵富
「成就獎」:沈欽銘
「貢獻獎」:郭宗正
「奉獻獎」:謝順勝
「創作獎」:楊慧華
第66屆南美展應徵作品展出清單
A.西 畫 部
姓 名 |
題 目 |
媒 材 |
尺寸 (cm) |
年代 |
林佑珠 |
生生不息 |
粉彩 |
70×50 |
2018 |
游進賢 |
深澳漁港 |
油畫 |
91×116.5 |
2016 |
李佳燕 |
遊罷歸鄉 |
油畫 |
91×65 |
2017 |
王嘉演 |
祈福 |
水彩 |
74×104 |
2018 |
汪倩玉 |
心傳 |
油畫 |
91×116 |
2018 |
王 福 |
蘆葦花 |
油畫 |
90×116 |
2018 |
黃榮敏 |
夜未央 |
粉彩 |
55×75 |
2017 |
謝志康 |
生命力 |
油畫 |
91×72 |
2018 |
張益源 |
神韻 |
油畫 |
91×116.5 |
2018 |
李秀鑾 |
樂活 |
油畫 |
91×116.5 |
2017 |
蔡學賜 |
列車上的女孩 |
油畫 |
72.5×60.5 |
2016 |
蘇慧棉 |
信仰-孩童之視角 |
綜合媒材 |
79×110 |
2017 |
王玲琳 |
恆春蔥情 |
油畫 |
90×116 |
2018 |
楊惠安 |
芹壁村 |
油畫 |
72.5×91 |
2018 |
蘇奕菁 |
水都風情 |
油畫 |
91×117 |
2017 |
林郁翔 |
台北未來市 |
水彩 |
77×56.5 |
2018 |
梁 香 |
嬤孫情 |
油畫 |
91×72.5 |
2018 |
陳炳南 |
力與美的傳承 |
粉彩 |
79×54 |
2018 |
何其澄 |
十年之前 |
油畫 |
80×116.5 |
2018 |
卓美黛 |
小城故事多 |
油畫 |
60.5×72.5 |
2018 |
廖崇勛 |
思路 |
油畫 |
72.5×100 |
2018 |
白翔升 |
被遺忘的空間 |
油畫 |
60×91 |
2018 |
李碩瑜 |
雨中街道印象 |
油畫 |
72.5×91 |
2018 |
鄒蓮珠 |
馬特洪峰印象 |
油畫 |
91×117 |
2018 |
林怡柔 |
寧靜 |
水彩 |
79×55 |
2018 |
王雪枝 |
晨間市集 |
綜合媒材 |
50×65 |
2018 |
余小涵 |
雙棲動物 |
水彩 |
76×104 |
2017 |
林忠良 (字聖博) |
在水一方 |
水彩 |
75×105 |
2018 |
陳竫虹 |
微光 |
水彩 |
108×78 |
2018 |
吳炘誼 |
愛.恨.嗔.癡 |
油畫 |
116.5×91 |
2018 |
柯衍吉 |
展示 |
油畫 |
90×116 |
2018 |
陳淨雲 |
交流 |
綜合媒材(燒烙畫) |
90×60 |
2018 |
陳彥愷 |
石膏馬的靜物 |
油畫 |
91×72.5 |
2018 |
黃琪峻 |
少女畫像 |
油畫 |
72.5×53 |
2017 |
林偉丞 |
淺談雕刻 |
水彩 |
76×104 |
2018 |
B.國 畫 部
姓 名 |
題 目 |
媒 材 |
尺寸 (cm) |
年代 |
石育恩 |
望鄉 |
水墨 |
178×62 |
2016 |
賴志廣 |
污染的迷思 |
紙本設色 |
140×70 |
2017 |
賴東毅 |
祈 |
紙本設色 |
136×69 |
2018 |
蘇獻隆 |
雲天楓泉 |
水墨 |
180×96 |
2016 |
陳德和 |
祈獅 |
綜合媒材 |
137×70 |
2018 |
陳來福 |
守護 |
綜合媒材 (蟬依 宣.金漆) |
176×78 |
2018 |
葉珮柔 |
寒冬現真情 |
工筆設色 |
135×90 |
2018 |
華宇琇 |
驚豔 |
工筆設色 |
135×90 |
2018 |
張惠華 |
菇芳自賞 |
宣紙 |
139×70 |
2018 |
陳榮昌 |
起舞弄清影 |
宣紙 |
170×115 |
2018 |
郭天中 |
人之初 |
水墨 |
180×110 |
2018 |
詹榮輝 |
山河.夢盡 |
紙本設色 |
180×90 |
2018 |
詹麗芳 |
舞動春光 |
水墨 |
180×70 |
2018 |
黃秋梅 |
祈願 |
絹本設色 |
180×90 |
2018 |
陳玟儒 |
最初的真 |
紙本設色 |
180×90 |
2018 |
陳彥蓉 |
一覽清雅 |
紙本設色 |
136×68 |
2018 |
劉窈鈴 |
金藏秘密 |
水墨 |
140×69 |
2018 |
陳竫虹 |
群居 |
水墨 |
135×69.5 |
2018 |
C.攝 影 部
姓 名 |
題 目 |
媒 材 |
尺寸 (cm) |
年代 |
汪國禎 |
彩虹長廊 |
相紙 |
20.3×30.4 |
2017 |
戴奇睿 |
午後驕陽 |
攝影 |
50×75 |
2018 |
王秋敏 |
梅樹下 |
攝影 |
50×75 |
2017 |
古綉香 |
甦醒的山谷 |
攝影 |
|
2018 |
郭麗瑛 |
揪葛的心 |
攝影 |
|
2018 |
李香蘭 |
力與美 |
單眼相機 |
30×25 |
2016 |
許秀玲 |
自由與侷限 |
雷射輸出 |
20×30 |
2017 |
蔡志賢 |
歸途 |
|
|
2018 |
陳泰南 |
高瞻遠矚 |
|
|
|
吳佩玲 |
中央車站的美麗與哀愁 |
數位相機 |
30×20.2 |
2018 |
黃瓊慧 |
作伙晒日頭 |
|
|
2018 |
潘同正 |
最後一葉 |
|
|
2017 |
謝坤軒 |
潑水採蚵女 |
|
50.8×76.2 |
2018 |
陳祉吟 |
謐 |
|
|
2018 |
張錦鳳 |
陪伴 |
|
30×20 |
2017 |
彭雅鈴 |
朝聖系列-「啟程」 |
相紙 |
31×76 |
2017 |
吳瑾惠 |
力與美 |
數位攝影 |
25.4×30.5 |
2017 |
許松齡 |
晨鐘虔僧 |
|
50×75 |
2017 |
程瑋志 |
小販的凝視 |
數位攝影 |
25.4×30.5 |
2015 |
楊家杰 |
洗淨 |
數位影像 |
48×75 |
2018 |
D.雕 塑 部
姓 名 |
題 目 |
媒 材 |
尺寸 (cm) |
年代 |
吳仁智 |
現代人 |
陶土.生漆 |
27×20×65 |
2018 |
陳鋒霖 |
年少時代 |
F.R.P |
38×26×90 |
2017 |
許至程 |
自畫像 |
玻璃纖維.油彩.金屬鍋.鏡子 |
40×30×90 |
2017 |
洪晢夫 |
芔然 |
PP板.紗布.披土 |
51×38.5×39 |
2018 |
沈建德 |
裸之美-啟動生命密碼 |
F.R.P.珍珠漆 |
48×45×109 |
2018 |
關鍵字:「第66屆南美展」暨徵選得獎作品展